官网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规速递 » 教育法类 |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贯彻《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的意见 |
晋教成[2005]14号 各市教育局: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晋发[2005]18号)精神,充分发挥教育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全省整体经济实力,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普及九的义务教育,大力提升义务教育水平。继续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全省所有县达到“普九”标准,完成“普九”任务。同时,在全省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在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校布局、校舍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经费保障、教师队伍、教育管理、课程实施、校本研训和教育质量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努力争取在今后五年内有60个左右的县达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要求,使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达9年以上,县域范围内广大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新的提高。 二、采取有力的改革措施,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扶持和帮助。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今后几年,要在全省农村中小学校全面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对广大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即免杂费、免课本费,对家庭贫困的寄宿学生予以生活补助)工作等,到2008年,所有农村初中学校配备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学,所有小学通过卫星接收或光盘播放,与城市学校同步享受现代教育资源。同时加大对广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力度,促使农村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形成合理布局,促使农村学生接受比较规范的现代教育。积极适应城镇化建设要求,在县城和较大城镇,集中建设或改建、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努力解决好目前很多地方存在的城镇和县城所在地中小学班容量大、学生入学难等问题。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促使更多的地方实行免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使县城以下广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三、每县(市)建成一所标准较高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职教中心,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劳动力转移服务,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统筹不力、活力不足的问题。各市政府要对所属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统筹规划,通过资源重组、资产置换、合并办学、新建扩建等方式,办好2-5所现代化的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对发展县域经济所需人才的培养工作。 四、继续推进“科教兴乡、兴县工程”。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晋政办发[2003]24号)要求。2004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教育厅制定的《关于在全省实施科教兴乡兴县工程的意见》,科教兴乡、兴县工程正式启动。省教育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山西省科教兴县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和《山西省科教兴乡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到2004年底全省已有194年乡镇基本达到《山西省科教兴乡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标准。根据各市推荐,2004年12月份省教育厅确定了全省近两年启动科教兴县工程的25个县(市、区)。实施"科教兴县工程"的目的就是要围绕发展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坚持政府统筹、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实用型、开放型的成人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中心,以培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为重点,以“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教育的智力和技术优势,实现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07年,全省力争40%的乡(镇)、30%的县(市)分别达到科教兴乡和科教兴县的标准。 五、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一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农村成人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县(市)要按初级中学建制建设2-5所国家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并利用多种形式向农民推广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传播农业环保、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和经营管理等知识,开展时事政治、民主法制、人口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按照“围绕资源搞开发、围绕市场上项目、围绕项目抓培训”的原则,加强案例和实践教学,开展系列化的生产技术培训,培养一大批懂科技、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农民的科技意识普遍提高,到2007年,农村各类技术骨干占劳动力总数的30%以上,GDP中科技贡献率占40%以上,全县区人均纯收入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达到2000元。 六、大力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把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教育扩展到农村。县级职业成人教育中心要建立校园网络,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要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和多媒体教学播放点,利用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农民提供各项信息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在县职业成人教育中心设立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高等远程教育学习辅导中心、电大工作站、自学考试辅导站和社区教育中心等,结合农村、农业、农民的实际需要,从方便农民求学出发,多形式办学,为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积极创造条件。 七、建立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中“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经费投入”,设立成人教育的专项经费;在使用农村扶贫资金、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以及安排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时要划出适当比例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农村成人学校的建设。逐步建立政府扶持、用人单位出资、教育机构减免、个人分担一部分的多渠道投入机制。 八、高等院校要紧紧结合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围绕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商贸旅游等主导产业,积极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服务“三农”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服务“三农”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鼓励高校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优先实行“订单式”培养。高等院校还要根据县域经济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组织对振兴县域经济的各类骨干人员培训,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高等院校要为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对服务县域经济的科研项目优先立项,与之相关的科研成果优先支持使之转化。农业院校要立足服务“三农”,深入研究农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技术,服务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理工科院校围绕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七大支柱产业,积极开展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新技术、新项目、新产品。高等院校还要主动与地方政府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组织专家、教授下基层搞服务,在制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00五年十月二十七日 |
时间:2009-06-12 17:18:20 点击数:0 |
【打印】【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