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规速递 » 劳动法类 » 劳动就业 |
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实施办法 |
各市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国资委、工商联、团市委: 为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38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09]64号),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工作,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省工商联、团省委共同制定了《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2009年度就业见习工作实施办法》。现将《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2009年度就业见习工作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工作方案,抓紧组织见习单位的申报和认定,做好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请各市于 7月20日前将附件2、附件6、具体承办部门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联系人:郝大庆 崔护国 联系电话(传真):0351-7676038 Email:sx7676038@126.com 山西省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2009年度就业见习工作实施办法 为做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帮助离校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实际工作经验,促进其尽快就业,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38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09]64号)精神,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目标任务 2009年全省组织10000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进一步拓展和规范一批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进一步完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 二、就业见习人员范围 离校未就业的山西籍生源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市可探索开展非本地户籍离校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就业见习活动。 三、工作步骤 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协调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省工商联、团省委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各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机构改革前,由人事部门牵头负责,劳动保障部门配合,以下统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与相关部门协同做好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 (一)宣传发动 积极通过各类媒体发布信息,广泛宣传发动,使广大企事业单位和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充分了解就业见习的意义、内容和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沟通,进行校园内就业见习政策宣传工作,指导高校将就业见习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 (二)组织见习单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协调教育、国资、工商联、共青团等部门及组织的支持和配合,共同选择一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 1、见习单位基本条件 (1)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管理规范、规模较大并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能够持续提供一定数量的见习岗位; (2)行业布局能够体现当地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吸纳不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参加; (3)能够为参加见习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部分基本生活补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目标任务分解 (1)省直部门组织3000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其中: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800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800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省工商联组织500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团省委组织900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 (2)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完成7000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见习单位数量由各市根据省下达的见习任务,自行确定。 3、见习单位评估确认 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确定见习单位后,填写《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申报表》和《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申请表》,并于7月20日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汇总。见习单位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有关部门评估合格的,确定为“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见习单位运行一段时间后,评估优秀的,报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国家级示范基地”。 (三)开展见习服务 鼓励和支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参加就业见习。对符合“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优先安排就业见习活动。 1、信息发布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厅属网站上统一发布全省见习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各市也要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网站向社会发布本地区见习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内容包括:见习单位名称、见习岗位、数量和要求以及见习期限、条件等。 2、报名组织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申请就业见习,实行自愿报名。同时应符合见习岗位条件和相关专业要求。 省人才中心负责省直组织的就业见习单位就业见习报名;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本市组织的就业见习单位就业见习的报名。报名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填写《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申请登记表》,并持下列有效证件: (1)身份证或户口簿; (2)报到证(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就业协议书); (3)学历证书; (4)符合“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还应出具相关证明。其中,“低保”家庭提供民政部门核发的“低保证”。“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加注相应标志的《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证》; 3、供需对接 省直单位由省人才中心通过网上或现场双向选择的形式,实现对接。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有条件的建立见习岗位需求信息和毕业生申请参加就业见习报名信息的供需信息库,搭建服务平台,通过网上双向选择或依托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相关服务机构供需直接见面等形式,帮助见习毕业生和见习单位实现供需对接。 4、签订协议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见习单位达成就业见习意向后,双方签订《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协议书》,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四、见习管理服务 (一)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见习期满后,见习单位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填写就业见习证明。见习期间或期满后被见习单位聘用的,见习时间可作为工龄计算。 (二)见习双方应自觉遵守协议约定,履行各自义务。见习单位不得随意解除与见习毕业生的见习关系;见习毕业生无正当理由不得提前终止见习活动。因特殊原因中止见习的,见习单位应及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三)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对见习工作的政策制定、组织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各级人才中心负责就业见习单位组织、日常管理、委托代办与跟踪服务等工作。各见习单位要指定专人加强对见习毕业生的工作指导和日常管理,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见习质量。 (四)见习期间,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对见习毕业生免费提供人事档案托管服务。 (五)建立见习单位工作情况考核评价制度。对提供岗位数量多、质量高、待遇好和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多的见习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全省给予表彰。 五、见习期限及见习期间的生活补贴 见习期限一般为3-12个月。 对见习期间的高校毕业生发放的生活补贴,根据晋政办发[2009]64号文件规定,按照不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由当地人民政府和见习单位各负担50%。生活补贴标准原则上按每人每月600元掌握。当地人民政府负担部分从就业专项资金中支付,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按月直接或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拨付到见习毕业生的个人银行卡中。 二OO九年七月一日 |
时间:2009-08-05 16:01:49 点击数:0 |
【打印】【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