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健杰律师事务所 - SHAN XI JIAN JIE LAWYER LFFICE 山西律师事务所,长治律师事务所,长治律师,山西律师,太原律师,北京律师,法务咨询,法务代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山西健杰律师事务所
山西省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2年2月28日)

  2001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深入持续地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克服经济行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带来的各种困,取得了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成绩。农村各业在种植业遭灾严重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工业实现了速度、效益的同步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在大灾之年仍有一定增加,社会各项事业均有新的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省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74.6亿元,比上年增长8.3%,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年初调控目标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5亿元,下降3.4%;第二产业增加值912.2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690.9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10.9:50.4:38.7调整为9.7:51.4:38.9。2001年,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44元,比上年增加307元,增长6%。

  各项改革积极推进。企业改革以省属国有企业为重点的体制创新和战略重组步伐明显加快。全省64户省属国有企业除12户授权经营外,其余企业的重组、下放、破产工作积极进行,并组建了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公司、山西路桥建设集团、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焦煤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有83%的国有中小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财政改革步伐较大,省直部门全额事业单位及行政单位基本纳入财政统发工资范围,政府采购资金、部分国债资金以及预算内技改资金实行了国库直接支付。政府机构改革,在巩固省级机构改革的同时,市、县、乡机构改革有序展开,全省撤并乡镇工作全部完成。与此同时,社会各项事业的改革也有较大进展。

  结构调整顺利入轨。2001年是结构调整的“入轨”之年。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1311”调产规划,积极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科技进步为动力,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扶助支持”的运作机制,使一批重点调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并发挥效益。农业结构多元化趋势进一步显现,棉花、蔬菜种植面积增加,订单农业快速发展。2000年确定的“361”工业重点调产项目又有18个建成投产,2001年制定的“332”工业重点调产项目也有10个建成投产。2000年扶持的37个高新技术项目已有25个建成投产,11个潜力产品项目有9个建成投产。一批标志性项目的建成投产对全省的结构调整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如大同、朔州大力发展水煤浆等煤炭接续替代产业,水煤浆基地初具规模;太钢通过不锈钢系统改造,将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在全国特种钢的地位;关铝达到3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电解铝生产企业。

  劳动就业工作基本稳定。年末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1399.8万人,比上年增加7.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24.6万人,减少5.9万人;农村从业人员975.2万人,增加13.3万人。三次产业结构从业人员比例由上年的47.6:25.4:27.0调整为47.3:24.8:27.9。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32.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58%。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结构不合理、所有制结构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存在;农业遭灾严重,农民收入增长受到影响;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增加,社会就业和保障的压力较大;金融创新意识不强,投资需求拓展力度不大。

二、农 业

  2001年,在农业遭受历史罕见的严重旱灾的情况下,全省通过千方百计抗旱救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发展杂粮、干鲜果、草食畜牧、蔬菜等四大产业,积极发展优质农业和订单农业,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种植业因灾减产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影响,保持了全省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种植业因灾减产。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核定,全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为692.1万吨,比上年减产161.3万吨,下降18.9%。夏粮播种面积虽有减少,但由于冬前生长发育较好,中后期生长遭受自然灾害袭击的影响较小。全省夏粮产量为228.6万吨,比上年增产10.0万吨,增长4.6%,单产由上年的每公顷2358公斤提高到2662公斤,增长12.9%。秋季粮食作物从播种到生长均受到了严重灾害的影响,全省秋粮播种面积仅2018.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0.7%,秋粮产量仅463.5万吨,比上年减产171.3万吨,下降27.0%。棉花生产受前期国内外市场棉价上扬拉动,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大幅增长。全省棉花产量为8.4万吨,比上年增产87.1%。油料产量由于主产区受灾严重,大幅减产。全省油料产量18.1万吨,下降59.7%。此外,甜菜产量9.0万吨,下降57.1%;蔬菜产量863.3万吨,下降6.2%;水果产量(含果用瓜)275.3万吨,下降13.6%。

  造林绿化工作继续加强。据统计,全省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56.4千公顷。其中营造防护林230.3千公顷,营造经济林95.2千公顷。

  畜牧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全省肉类总产量67.5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1.0万吨,增长3.0%;牛奶产量37.9万吨,增长13.0%;禽蛋产量42.6万吨,增长5.5%。年末大牲畜存栏302.1万头,比上年减少2.3%;猪存栏518.3万头,减少0.2%;羊存栏1116.1万只,增长5.4%。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2001年,全省水产品产量2.8万吨,比上年增长5.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省有效灌溉面积1104.3千公顷,与上年末持平;全年全省化肥施用量(折纯)84.9万吨,减少2.4%;农村用电量57.8亿千瓦小时,增长8.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速继续加快。全年全省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49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加值55.47亿元,增长2.5%,增幅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434.71亿元,增长12.4%,增幅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年全省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74亿元,比上年增长9.7%。

  国有企业稳定增长,集体企业增幅继续提高,股份制、外商港澳台企业快速发展。全年全省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8.7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减少1.4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9.34亿元,增长13.2%,增速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1.99亿元,增长9.8%;外商港澳台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24亿元,增长13.7%。全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5.92亿元,增长8.8%。

  中央企业稳定增长,地方企业快速发展,产销衔接继续向好。全年全省中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9.4%;地方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78.55亿元,增长11.2%,其中省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4.91亿元,增长11.1%,省属以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3.64亿元,增长11.4%。全年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96.94%,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

  多数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省统计的321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181种比上年增长,占56.4%。其中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有130种,原煤增长11.0%,洗精煤增长14.3%,机制纸及纸板增长10.9%,机焦增长23.0%,硫酸增长12.0%,水泥增长11.5%,钢增长29.7%,成品钢材增长28.5%,平板玻璃增长27.8%,生铁增长24.9%,铝增长35.1%,家用洗衣机增长39.5%,发电量增长13.6%。全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下降幅度较大的有,纯碱比上年下降56.0%,白酒下降18.5%,合成洗涤剂下降14.1%,丝下降13.4%。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大幅提高,企业亏损进一步减少。全年全省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实现利税144.91亿元,增长27.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6.92亿元,增长27.9%;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4.8%,在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提高5.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2.0亿元,比上年减亏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17.72亿元,减亏9.8%。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省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79.8亿元,比上年增长20.6%;税金总额10.7亿元,增长13.5%。施工工程个数17116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0984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64.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7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房屋竣工面积930.4万平方米,下降1.7%。

  地质勘查取得新进展。2001年末,全省有地质环境监测站8个,全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起。全年全省地质勘查行业完成钻探工作量124264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稳步增加,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全省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幅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8亿元,增长73.9%,占投资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1.9%上升到2.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99.0亿元,增长3.2%,占投资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46.3%下降到42.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88.5亿元,增长20.1%,占投资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51.8%上升到54.8%。全省的投资结构正沿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积极改善。

  更新改造投资继续大幅度增加。受扶持潜力产品和增加技改投资的推动,全年全省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17.7%上升到20.5%。更新改造投资在成本降低、质量提高、品种增加等方面得到加强。在更新改造投资中,全省用于增产的投资比上年增长51.9%,用于节约能源的投资增长75.4%,用于增加品种的投资增长40.3%,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增长43.8%。

  工业制造业投资在去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全省工业制造业完成投资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其中,轻纺工业完成投资13.7亿元,增长58.4%;炼焦工业完成投资20亿元,增长68.1%;化学工业完成投资19.1亿元,增长53.8%;冶金工业完成投资40.7亿元,增长18.3%;机械工业完成投资14.6亿元,增长12.9%。

  以公路、水利、环保、城市配套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全省基本建设投资36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幅比上年提高9.9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完成10.3亿元,比上年增长83.2%,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7%上升到2.8%;能源、原材料工业完成投资131.5亿元,下降12.6%,投资比重由上年的41.6%降低到36.3%;运输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116.1亿元,增长59.3%,其中公路建设投资完成101.9亿元,增长62.9%,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22.4%上升到32.1%。城建环保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全省城市社会服务业投资完成22.7亿元,增长1.1倍,增幅比上年提高56.3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在商品住宅投资加快的拉动下较快增长。全年全省房地产业开发投资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31.6亿元,增长16.2%,占房地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69.0%上升到70.0%;全年竣工房屋面积38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0%;商品住宅竣工面积32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4%;商品房销售面积18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良好。全年全省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重点施工项目23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6个。阳城电厂6台35万千瓦机组已有4台投入商业运营。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南干全线贯通,五座泵站首台机组试通水成功,运三、晋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长邯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大运高速公路全线开工。

  全省基本建设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洗煤480万吨、发电机组容量145万千瓦、城市煤气生产能力19.9万立方米/日、城市天然气储气能力70万立方米/日、城市供热能力(蒸汽)2931吨/小时、新建高速公路74.5公里。

五、能 源

  2001年,国内外能源市场延续上年的好转势头,渐趋活跃。尤其是煤炭市场在部分煤种和部分地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价格进一步回升。全省在抓紧、抓好关闭整顿小煤矿和安全生产的同时,努力开拓省外市场,使能源的生产、销售出现近年来少有的旺销局面。

  能源生产积极增长。全年全省能源工业投资共完成155.7亿元,比上年下降5.5%。其中基建更改用于煤炭工业的投资44.0亿元,增长27.8%;用于电力工业的投资88.6亿元,下降22.8%。全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2.36亿吨,比上年增长10.0%,增幅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1.19亿吨,比上年增长3.7%,增幅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

  能源外输量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省共外输煤炭2.53亿吨,比上年增长12.29%,增幅比上年提高5.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煤炭3965万吨,增长44.92%,外输煤炭占煤炭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89.62%上升到91.66%;全省共向省外输送电力153.82亿千瓦小时,增长29.1%,增幅比上年提高21.7个百分点,外输电量占发电量的比重由上年的19.12%上升到21.6%。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9.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4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2.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271.5亿元,增长4.5%,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5.0%。分行业看,全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58.7亿元,比上年增长8.4%;餐饮业零售额65.7亿元,增长21.0%;农业生产者零售额38.7亿元,增长5.3%;制造业零售额94.5亿元,增长7.0%。分所有制看,国有经济零售额142.5亿元,比上年增长5.8%;集体经济零售额94.8亿元,增长1.8%;股份制经济零售额31.8亿元,下降2.2%;私营经济零售额56.9亿元,增长44.5%;个体经济零售额254.0亿元,增长6.3%。

  重点商业企业效益滑坡。全省统计的24家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5.4亿元,比上年增长8.5%;利润总额在去年同期盈利的情况下,亏损4320.9万元。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2%,其中城市下降0.5%,农村上升0.4%,分类别看,除居住价格上升4.3%外,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升1.9%,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0.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升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升1.7%,房屋销售价格和租赁价格总水平分别上升0.3%和4.8%。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海关出口在上年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1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完成全年调控目标的101.4%。其中出口总额14.7亿美元,增长18.7%,出口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别和地区有:韩国、美国、日本、荷兰、印度、比利时和香港,我省对这些市场的出口额合计为8.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1%,其中对韩国出口量最大,占18.2%,对日本占11.9%,对美国占10.4%;进口总额4.7亿美元,下降10.4%。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10亿美元。

  一般贸易增长迅速。全年全省海关一般贸易进出口额1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出口一般贸易14.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7%,增长23.2%;进口完成3.4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72.2%,增长35.3%。

  项目投资额和协议外资额快速增长。全年全省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5家,其中合资企业40家,合作企业18家,独资企业17家。全省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协议外资金额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5%。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继续发展。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项目9份;完成合同金额56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完成营业额5064万美元,增长18.1%;年末全省在外人数1597人,比上年增长5.4%。

  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省共接待海外游客19.8万人次,增长19.7%;国内游客3510.4万人次,增长20.8%。全省旅游外汇收入594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1%,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省国内旅游总收入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增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八、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到2001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11.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56993公里,比上年增加1685公里,增长3.0%;高速公路达到584公里,增长14.7%。省城太原对外航线39条,可直通全国34个城市。

  客运量、货运量全面增长。2001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33236万人,比上年增长4.5%。其中铁路客运量3068万人,增长3.9%;公路客运量30168万人,增长4.7%。全省全社会货运量9.39亿吨,比上年增长8.5%。其中铁路货运量3.24亿吨,增长12.7%;公路货运量6.2亿吨,增长6%。全社会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增长16%,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增长6.8%。太原铁路分局货物列车出发正点率和运行正点率分别为94.8%和94.9%,交通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3.7亿元(2000年不变价计算),全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8667.2皮长公里,比上年增长4.5%。邮电通信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01年底,全省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71.3万门;净增住宅电话用户92万户,其中城市净增47万户,农村净增4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02万户,其中本年移动电话新增153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49.5万户,增长4.6倍;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22033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68.3%,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全省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22.96部,比上年提高13.32部。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2001年,全省财税部门认真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大力组织各项收入,不断强化收入征管,使全省财政收入出现近年来少有的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超额完成全年目标8.7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工商税收87.9亿元,增长7.7%;农业四税4.7亿元,下降11.7%;企业收入17.9亿元,增长97.8%。企业所得税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有,股份制企业增长129.2%,集体企业增长65.2%,私营企业增长205.1%,外商外国企业增长74.6%。财政支出进一步向重点支出需要倾斜,支出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执行288.5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59.0%,科技三项费用增长4.2%,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增长9.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47.7%,农林水气部门事业费增长48.5%,文体广播、教育、科学事业费增长27.3%、31.5%和14.5%,卫生经费增长28.8%。财政收支状况的稳定良好,为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金融形势稳定正常。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090.7亿元,比年初增加463.6亿元,增长17.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21.9亿元,增长21.8%;财政存款45.7亿元,增长35.6%;农业存款46.3亿元,增长7.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79.7亿元,增长13.2%。各项贷款余额2408.4亿元,比年初增加268.6亿元,增长12.6%。其中短期贷款增长10.0%,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下降3.0%,中长期贷款增长18.1%。全年全省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869.3亿元,现金支出5962.1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92.8亿元,比上年减少60.8亿元,下降39.6%。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省保费收入37.41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2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4.12亿元。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寿险保费收入22.07亿元,健康险0.18亿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87亿元。支付各类赔款10.42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6.76亿元,人身险赔款及给养3.66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继续扩大。2001年末,全省有县(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开发机构232个,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73.1万人。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大学各有一所实验室进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行列,实现了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全年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36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及以上的科技成果64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成果1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励的成果5项。共评出省科技进步奖179项,其中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类35项、应用研究类116项、成果推广及产业化类16项、软科学类12项。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1475件,授权专利1047件,授权专利比上年增长8.2%。全省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256份,比上年减少34份;成交金额14692.8万元,比上年增长1.8倍。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市场向各类企业共转让科技成果99项,合同金额7204.7万元。

  科技开发区建设稳步发展。2001年末,全省共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14个。仅太原和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入区企业就达1400家,比上年末增加28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40家。太原和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49.6%;实现利税13.6亿元,增长61.9%;创汇6510万美元,增长18.4%。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等项服务进一步加强。2001年末,全省共有省、地(市)、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82个,省授权行业建立的检验所(站)36个,监督抽查717家企业35类921种产品和商品。全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70个,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8万台件。全省有气象台站121个,城乡天气预报警报服务网34个,接收用户2489个。全省开展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的台站103个。全省有地震台站10个,遥测台站4个。全省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03个,防雹、增雨累计受益面积56万平方公里,增雨量9.4亿立方米,全省有天气预报服务网发射Intel网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7个。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都有新的发展。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全省高等院校(包括部委所属院校)共招收研究生1575人,比上年增加385人;在学研究生3622人,增加989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6.0万人,增长27.7%;在校学生16.5万人,增加4.4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发展,2001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32.4万人(含技工学校在校生3.6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72.6万人的44.6%。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08个,全省初中在校学生174.1万人,初中入学率95.5%;小学在校学生338.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3.4%。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3%和0.47%。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深入。全省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包括电大、函授及夜大等招收的学员)1.3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3.1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456.7万人次。全年扫盲班结业4.3万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全省在进一步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坚决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继续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的同时,组织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文化表演、竞赛活动。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8个,文化馆118个,公共图书馆121个,博物馆76个,档案馆134个,广播电台8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6座,电视台1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14%,电视人口覆盖率95.23%,有线电视用户235万户。全省省级和地市级报纸共出版89696.94万份,各类杂志出版187种、3030.79万册。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钱学森手稿》获得第五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泛教育论》获得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医疗水平稳定提高。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16293个,床位11.02万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62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857个,床位2.63万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到总村数88.9%。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攻克疑难病有新的突破。年末,全省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7.09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5.5万人;防疫、防治与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1.14万人;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1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2001年,全省运动员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世界冠军2个,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分别为20枚、22枚和10枚(包括非奥运项目比赛),破全国纪录3人4次2项,破省纪录52人64次57项,其中青少年破省纪录29人30次29项。在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上取得金牌8.5枚、银牌7枚、铜牌2枚,在全国45个参赛代表团中以金牌排位15位的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任务。

十二、环境保护

  2001年省政府颁布了《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明确"十五"期间,环境保护要实施"5356"环保战略工程,即:重点抓好五市(太原、大同、阳泉、长治、临汾)环境质量改善,三河(汾河、桑干河、浊漳河)污染防治,五区(黄河中游吕梁山生态恢复区、环京津晋西北风沙防治区、重点风景旅游区、小浪底水库周边综合治理区、晋陕蒙资源开发监管区)环境综合治理和六行业(冶金、焦化、电力、化工、造纸、建材)污染防治工程。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狠抓落实,环保工作开始由点源治理向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转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计划指标内,工业企业排污稳定达标,生态保护扎实起步,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部分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加大了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查处污染反弹,工业企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国家下达的总量控制任务基本完成,“一控双达标”成果得到巩固。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了“三同时”管理,全年建成投产项目350个,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341个,"三同时"执行率为98%,有效地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全年新增废水处理能力1.55亿吨/年,废气处理能力263.5亿标准立方米/年。

  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汾河流域21个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有15个完成了治理任务,海河流域212个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有198个完成了治理任务,为确保引黄水质的安全,加快了汾河上游四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的步伐。大运路、307国道、五台山旅游线路的环境清洁通道建设取得效果。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进展,部分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省16个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城市中有8个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有所好转,特别是省会太原市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二级的天数达120天,是上年的2.7倍。至2001年底,全省重点城市中共建成烟尘控制区92个,总面积315.7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52个,达标区总面积272.0平方公里。

  生态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颁布了“山西省贯彻《全国生态保护纲要》实施意见”,生态环境调查全面启动。至2001年底,共建设13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5个,省级8个),总面积19.6万公顷,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6个,总面积67.6万公顷。

十三、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据2001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全省出生人口42.5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06‰,比上年降低0.19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9.24万人,死亡率为5.90‰;全年净增人口23.8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7.16‰,比上年降低0.32个千分点。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271.63万人,其中市镇人口1138.89万人,乡村人口2132.74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随着经济较快发展和职工工资收入的增加,以及省委、省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确保工资发放全部到位措施的实施,城镇居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摆脱了全国排序末位状况。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91.05元,比上年增长14.1%,剔除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123.01元,比上年增长4.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56.05元,比上年增长2.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221.58元,增长6.3%。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新建住宅1413.7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1116万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27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年末全省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00个,社区服务中心33个,各类福利院床位数15602张,福利院收养人数9299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2726人。全年社会销售福利彩票510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785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829万元。有286.1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284万城镇企业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有82万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养老保险金,全年全省累计为18.6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足额发放了基本生活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158.3万人。

  注:1、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时间:2009-02-18 11:23:52   点击数:0    
打印】【关闭
  • 北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B座(德宝饭店对面)电话:010-88358429
  • 太原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南内环西街2号万水澜庭(省高院对面) 电话:0351-6568666
  • 长治地址:山西省长治市西大街58号电话:0355-2180808
  • 24小时法律服务急救电话:0355-2030110
  • 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电话:0355-2030148
  • 邮 箱:zgsxjjls@126.com传真:0355-2032928